引用本文
  • 梁波,$2,陈义汉.心房颤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[J].同济大学学报(医学版),2004,(1):64-67.    [点击复制]
  • .Recent Research and Progress in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trial Fibrillation[J].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(Medical Science),2004,(1):64-67.   [点击复制]
【打印本页】 【在线阅读全文】【下载PDF全文】 查看/发表评论下载PDF阅读器关闭

←前一篇|后一篇→

过刊浏览    高级检索

本文已被:浏览 421次   下载 93 本文二维码信息
码上扫一扫!
心房颤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
0
()
摘要:
心房颤动(atrial fibrillation,AF)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,可以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,心房颤动患者的脑栓死发病率是窦性心律的4~7倍,合并其他心脏病者的病死率较未合并者增加两倍。成人发病率约为0.4%,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2%~4%。临床上虽然有证据
关键词:  心房颤动,分子遗传学,离子通道,基因
DOI:
通信作者:
修订日期:2003-08-13
录用日期:
基金项目:
Recent Research and Progress in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Atrial Fibrillation
()
Abstract:
Key words:  

您是第6218266位访问者
网站版权 © 《同济大学学报(医学版)》编辑部
主管单位:教育部 主办单位:同济大学
地  址: 上海四平路1239号 邮编:200092 电话:021-65980705 E-mail: yxxb@tongji.edu.cn
本系统由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