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|
目的探讨强力霉素对溃疡性结肠炎(ulcerative colitis,UC)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作用机制。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/乙醇灌肠诱导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,并分别以小剂量、中剂量和大剂量强力霉素(100mg/kg、200mg/kg和400mg/kg体重)灌肠干预2周,通过肉眼和光镜分别观察结肠组织大体损伤及黏膜病理变化,测定结肠黏膜组织髓过氧化物酶(mydoperoxidase,MPO)活性,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-2、9(MMP-2、9)mRNA表达,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Ⅳ型胶原蛋白表达。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经不同剂量强力霉素干预2周后,腹泻、稀血便等症状不同程度缓解,结肠组织大体观察,黏膜糜烂、溃疡减少或消失,镜下表现为炎症病变减轻,中性粒细胞、淋巴细胞明显减少,溃疡不同程度愈合,MPO活性明显下降。MMP-2、9mRNA表达水平下调,Ⅳ型胶原蛋白降解不同程度减少。不同剂量强力霉素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,且在强力霉素一定剂量范围内呈荆量依赖性。结论强力霉素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,其可能的机制为抑制MMP-2、9mRNA的表达,减少基底膜主要成分Ⅳ型胶原的降解,从而维持细胞外基质成分(extracellular matrix,ECM)的代谢平衡。 |
关键词: 溃疡性结肠炎 强力霉素 髓过氧化物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细胞外基质成分 |
DOI: |
通信作者: |
修订日期:2004-12-21 |
录用日期: |
基金项目: |
|
Effects of Deoxycycline on Ulcerative Colitis in Rats |
|
() |
Abstract: |
|
Key words: ulcerative colitis,deoxycycline,myeloperoxidase,matrix metalloproteinase,extracellular matrix |